一天学会格律诗
(2010-08-28 18:43:16)
  
基层、网上的朋友以及我的几个学生经常问我,怎样才能写好诗?好诗有哪些标准?怎样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些提高呢?
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见解和主张。
怎样才能写好诗?
   
首先确定一个题材,题材要新颖。然后择韵,择韵很关健,他通常会决定一首诗的优劣。起句要耳目一新,不落俗套,中间要善于铺叙,夹叙夹议,但要不露痕迹。对句工稳,张弛有度。尤其是要注意的是,尾联一定要有寄意或感悟。注重结束语,历代许多大家的观点都是极一致的。

写好诗一般有哪些标准?
1;意境;作者必须独立完成立意造境,意境可以采用情景双兼的手法。2.词采;作者必须具备丰富的语言能力,高超的想像空间,且表达自如。3;形象;诗应主旨分明,形象生动。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指。4;寄兴;也就是寓意。古人云,诗言志。诗为心声。就是要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与强烈的思想感情充分地展示出来。
好诗应具备哪些特征?
    1
、诗情;诗中应有的情致情调。也就是主情。它可以表现为旷达,也可以描摹成悲情,但作者一定要感情真挚。俗语说:不能感动自己,何以感动他人。
    2
、诗意;诗中应表达的给人以美感的意境。也就是尚意。它的语言是优美的,它的层次是分明的,它的脉络是清晰的。他的意象是理性和有形的。
    3
、诗味;他首先又牵涉到诗情,情味一定要厚重,又要自然,更要巧妙地化有形为无形。它融情融物于一炉,使人看不到,摸不到,但细细品味却又能领悟得到。
4、诗趣;诗人以灵动的触笔,充满个性化的色彩来表现的一种审美情趣。来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
    5
、诗旨;主题应鲜明,形象要生动,发言遣意必须迥异于常人,并蕴含哲理。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灵魂的震撼。
    6
、诗品;大凡好诗,必有风骨、格调和神韵。而俗诗几乎没有。好诗通常为人赏析,也常为诗家、诗评家品鉴。
7、诗风;同兼几种风格的诗人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诗风反映的是作者的自身修养、精神面貌、处世态度以及孕含的人生哲理。大致可分为旷放、豪逸、幽愤、蕴籍、冲淡、清婉等等。也有的诗家诗风较平易,随机,不在此列。只要是见功力、见丰采、见骨概,都是佳章。
诗有哪几种修辞手法?
    一般来说,诗有赋、比、兴等修辞。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就是叙述陈说。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就是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作引伸,就是借物或景以开头,也可用作结束。
初学诗者,苦于无人指点,又不能无师自通。我提两点经验之谈,一是仿作,仿作就是仿前人或时贤之作,套用其韵,摹其意,再营造新的意境,然后脱体。二是反作,也就是反古人或今人意作,反作就是内容和形式与原诗基本相同,而持的观点却截然相反。别出新裁,会令人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我认为,这些都是能迅速提高水平的良方。作诗大概不外乎为情造文或者为文造情两种,随兴抒怀,随怀造境,意笃情真,令人咀嚼仍觉口舌留香,方是真诗,真诗人。
 
凡谓杰构,必有佳句、警句。佳句风雅神秀,耐人寻味,警句寓意迥远,发人深省。若无佳、警句,虽文脉通畅,语法自然,亦空有躯壳,实无魂魄,终非大家之面目也。
诗有数忌;
诗之忌讳颇多,简要说说几点;
1、忌一派胡言,毫无事实根据,夸大其辞,狂吹乱赞。
2、忌拾人牙慧,前修时英,用心描摹,易成画虎类犬。
3、忌空洞无物,道理说了一大堆,仍不知所云何事何物。
4、忌人云亦云,他人所言,不加分析,毫无主见,一味附和。
6、忌文不对题,命题写此,着力却在写彼,条理和脉络异常混乱。
7、忌生拼硬凑,偶见他人佳作,手就痒痒强要和之。酝酿尚不成熟,匆匆急就,自我感觉都是在凑韵。
8、忌无病呻吟,生活优裕,偏好风雅,殊无半点诗兴,强作愁情。
9、忌格调低下,人格龌龊卑劣,语言粗俗,又好叫嚣,此种人,此等诗最不可恕。
诗,并不是深奥的不可探询,诗有法,而也无法。从无法到有法,是不知到知的过程。从有法到无法,是一个飞跃的过程。我们不管学什么,做什么,都知道要把根基打扎实,只有根基扎实了才可以变换。诗也如此,不管你写现代诗歌,还是写古典诗词,必须要了解他的产生和历代的演变。
    
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源、始末的。诗歌并不例外。如所周知,诗是一种可以歌咏的韵文。诗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起源于劳动。它是为协调劳动节奏而产生的。最初的诗歌,是人类的集体口头创作。旧诗起初也是如此。
    在文学史上,一般提到旧诗,都把它分为两种体裁,即"古体诗""近体诗"。这所谓古体诗和近体诗,并不完全是以时代而划分的,那只是一种体裁的叫法。大家不要在字义上引起误会。至于新诗,即白话文的自由诗,不在旧诗之列,也不要误会它是近体诗。
    所谓近体诗(又称近体诗,那是古人的叫法),这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它们由齐、梁时代的"新体诗"开始由不大讲究规律的诗格,转入极度讲究的了。诗人沈约在这一方面,建立了一套音的理论,首先就奠定了律诗的基础。初时只限于五言,七言是由唐代人所创造的。
    
到了唐以后,诗形成特定的格律,一首诗的构成,韵脚,平仄,对仗等,这其中包括了音律,铿锵之音要顿挫有力,读之余味未了。
  
到了近代,胡适提出了改革旧体诗,提倡新诗,而自己却时常写旧体诗,这说明了中国的诗歌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是光辉夺目的,是抹杀不了的,中国人的思想如水一样,在创新的过程中,近代毛主席的诗歌可谓典范,但他也是在传统上(既格律不变)创新,就是现代人不要拿现代的事物和眼光看古人,也不要拿古人的东西和现代比较,惟有不变是诗之精华凝练,含蓄。如果今人写诗词,写风花雪夜我敢说没有人能超过唐宋,而如今我们不能被外来的所谓快餐文化所俘虏,要把国学发扬广大,必须在传统上创新,写一些现代东西,(但诗之有型,我们不能抛弃格律,不然就不论不类了)。
现在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怎样区别平仄,因为现代汉语没有入声,把入声字分别转变成了一、二、三、四各个声调去了。大致说来,汉语的第一、二声,相当于平声,第三、四声,相当于仄声。但是,第一、二声当中,仍杂有不少的入声字,作诗的时候,仍旧要归到仄声里去的。所以我们只要把这部份入声字识别出来就可以了。因时间有限和能力不足,可能会出现错误和缺漏,恳请批评和指正。
   
如果大家实在感到这个太难,那就用普通话来写。基本上把一声二声归于平音字,把3声和4声归于仄音字。韵也要采用中华新韵,不能用平水韵,因为平水韵适合写近体诗。
区分:
   
一:凡bdgjzhz六声母的第二声字(鼻属于去声四寘除外),都是古入声字。
   
二:凡dtlzcs等六声母跟韵母e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根据上面的分析,大部分的入声字,都可从国语的读音来加以辨识,能如此,则对于诗的格律,自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困难了。还有一种更直接的方法,从发音上去区别,例如:阁发音发音短,舌头中间部分上抵舌尖下卷。还有就是入声字感觉发音需要舌头用力,这是我常用的分辨。具体大家自己摸索。
诗的种类:
   
一: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杂言诗。又分古体诗、入律古风、乐府、歌行、赋得、集句、联句、词曲、绝句、律诗。
   
二:古风用韵相对自由,平仄也一样。
   
三:词有词谱,平仄无拗救之说,只需要按照词谱来填即可。
   
四:绝句、律诗;首先是韵脚,首句可用可不用,偶数必须用韵,(韵表:平水韵,中华新韵,词韵:词林正韵)只要对照韵部即可,一首诗不可换韵部。(律诗首句可压邻韵,尾联也可)用韵规则,偶句用了平声韵,奇句尾字用仄,偶句用了仄韵,奇句用平声字。
   
五:平仄四种常规格式万变不离其中,1/3/5不论、2/4/6分明是基本,在奇数句子上最适合。每句后三个字不可三仄或三平,每句里面要有两个平字相连,这样就不会出现狐平和孤平。
   
六:尽量避免重字在一首诗里出现。
   
七:绝句一般不采用对仗,也有起句不压韵,承句对仗的。律诗首尾可不对,颔、颈二联必须对仗,颔联不对首联对,称偷春格。基本有八种对法,初学着宽对、工对,流水对叠字对、反对最适合。
九种:
    1
:工对:同一类门词语相互对偶叫工对。古汉语名词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便是工对,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有些虽不是同小类但在语言中经常平列,如天地、花鸟、诗酒等也算工对。李白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和云既是名词,有是天文类词。李商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晓和夜是名词中的时令词对时令词。
    2
:邻对:邻近事类词语相对叫邻对。大约可分二十类:时令与天文;天文与地理;地理与宫室;宫室与器物;器物与衣饰;器物与文具;衣饰与饮食;文具与文学;草木花果与鸟兽鱼虫;形体与人事;人伦与代名;疑问代词与等字和副词;方位与数目;数目与颜色;人名与地名;同义与反义;同义与连绵;反义与连绵;副词与连词、介词;连词与助词。
    3
:宽对:不能严格区分词语类别,只按词性相同的要求构成对仗叫宽对。半对半不对也属于宽对。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匈奴魏绛是名词相对;是副词相对;但未灭从戎便不对了,这联就是半对半不对,属于宽对。如:元稹《早归》饮马雨惊水,穿花露滴衣。马、雨、水和花、露和衣。名词对名词,可称宽对。
    4
:借对:一个词有两个意思,诗人用的是甲意,但同时借用它的乙意来与另一词对仗,这叫借对。如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行李并不是桃李意,但诗人却借着桃李字作对仗。有时候不是借意而是借音。如事直皇天在,归迟白发生,借相对,这也是借对。樽开柏叶酒,灯发九枝花,借以数目词相对。还有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寻常是平常的意思,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故借来对数目。还有一种借音,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沧为苍与蓝相对。
    5
流水对:对仗的一联一般是平行的各有其独立性的两句。但也有一种对仗,是一句话分为两句说,每句都没有独立性,出句和对句合起来才是一个整体。这种对仗叫流水对。如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就是流水对。
    6
反对:意义相反的字互为对仗叫反对。比如。以反对为优,正对(意义相同或相近)为劣。
    7
错综对:是指相互对应的两组词的位置转换交叉的一种对仗。如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鸭是交叉的一种对仗。这种情况只是偶然使用。
    8
:扇面对:扇面对就是隔句对。如“①飘渺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不是一般的句与句对仗、句与句对仗,而是句与句对仗、句与句对仗。
    9
:叠字对: 在出句某一位置用了重叠字,在对句的响应位置也用重叠字。如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树树山山即是。
八:绝句律诗都采用,起承转合,一首诗,在确定了主题(立意)并且选择好题材后,就要考虑如何组织安排这些题材来更好地表现主题。一般要求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把题材主次分明,有起有结地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构成一首完整的诗篇。说白点,就是玩文字组合。
   
古人论诗的章法,多主起、承、转、合。起是发端。承是承接。转是转换。合是结束。一章之内,起结转换皆应随意而发展,不可离题过远以致脱节。切记不可脱离主题。起句一般点题为主,有明起、暗起、陪起和反起四种。可根据自己的构思和题目来写,切不可死套,承:接上句的起句。要衔接的上可铺述,一般绝句的内容大都是即景抒情,故起承二句多为写景或叙事。转句:就是承笔之意转入正题之意,也可从正题上转入意境,情景上,转句非常重要起承可直白,但转和结句(合句)一定要好好把握去写。打个比方,像你心爱的人表白,你怎得斟酌怎么去表白用什么样的语言打动她吧,诗也一样,多推敲,多修改。
初学要旨
一:贵有新意。二:律绝之诗切忌意杂。三:辞意最忌相碍与犯复
   
大家别老模仿前人写的,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感悟!不然,你写的东西,大家都不知道是在看前人的作品还是在看你的作品,一定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诗和琴棋书画秘不可分,琴:音乐也,棋:围棋布局,书:书法。画:形神,诗留余味,画留白,诗也一样。又像写散文,形散而神不能散,形我们可以理解为形状,比喻,修饰。神:意也~形也~精髓也所以建议大家多看别人或者古人写的资料,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怎么修改诗:
    1
:诗是浓缩的、取其精华,一首诗写好以后,如果觉得不满意,就从主题的中心思想上去修改,删除离题的词,争取把每个字都能为主题服务。
    2
:一首诗里不要过多的使用叙述句,特别是抽象的叙述句在说明应交待的事项后,应多用形象化语言、比拟手法。
    3
:一首诗里不要出现雷同的词语和意思。
    4
:平仄不和理时:必须调平仄,方法有三:(1)换同义词或能代替的词,如中国、神州、华夏、禹甸、赤县,意思一样,但平仄不同,可以根据情况选用。又如以东风、惠风表示春季;以南风、薰风表示夏季;以西风、金风表示秋季;以北风、朔风表示冬季。也可根据情况选用。(2)用倒装句,如主移谓后:粘衣欲湿杏花雨;宾置谓前:草色遥看近却无。(3)可用救拗法。
    5
:把改好的诗自己吟几遍,看顺不顺口,听其音韵是否能和诗的感情配合起来。如感觉不妥当的地方,就作进一步修改。气顺则意畅,意畅则有神来之笔。如果实在觉得不好修改,可与诗友探讨,或者放放,等有灵感或者琢磨透了再来修改。艺术是需要多去修炼的。
细数拗救:
1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本句自救
2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本句自救
3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对句相救
4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对句相救
5
: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半拗未救的
6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半拗救了的
7
: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8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1
:本句自救(孤平自救):
李白《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对句为避免孤平本句自救,首字拗,在第三字换一个平声字救。
2
:本句自救(特定格式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出句是特定格式句,即出句的拗,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3
:对句相救(出句倒数第二字拗):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句字拗,对句字救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
:对句相救(出句倒数第二、三字都拗):
李商隐《登乐游塬》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出句都拗,对句字救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5
:半拗未救的(出句倒数第三字拗):
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出句字拗,对句未救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出句拗,对句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半拗救了的(出句倒数第三字拗):
6:
半拗救了的(出句倒数第三字拗):
既本句自救又构成对句相救:
1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对句的字既救了本句的字,同时也救了出句的字。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2
:王维《归嵩山作》
流水如有意,莫禽相与还。对句的字既救了本句的字,同时也救了出句的字。
平仄平仄仄,仄平仄平平。
3
:李白《自遣》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对句的字既救了本句的字,同时也救了出句的不觉二字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总结:何谓诗人
   
人品加才气等于诗人,而真正的诗人是需要经历生活磨练,社会锻造,更不要强登高楼,不要抱怨坎坷曲折,心胸要宽广,做人要大气,别骄别傲。庸人往往败于懒散,有才的往往败于傲。诗是一个人品德表现,更是一位诗人的灵魂。诗很难,是很难,就像参禅一样,是个苦行僧。我不是诗词专家,也只是个爱好者,有空我很乐意帮助喜欢古典文学的朋友,对那些刚进入诗词领域的朋友我愿意竭尽所能,相信将来你们都比我写的好。这篇《一天学会格律诗》是我自学时整理出来和自己的一些心得,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方家批评斧正,以待完善。


Related Posts:

  • 对联格律五要素 对联格律五要素  对联格律五要素: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平仄相谐。 一、字数相等 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 特例:绝情对 袁世凯 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上联‘袁世凯’三个字,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寓意: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此联被称为“绝情对”。类似这种字数不相等的对联十分罕见,只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运用,初为联者不必刻意模仿。 二、内容相关 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 Read More
  • 一天学会格律诗 一天学会格律诗 (2010-08-28 18:43:16)    基层、网上的朋友以及我的几个学生经常问我,怎样才能写好诗?好诗有哪些标准?怎样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些提高呢? 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见解和主张。 怎样才能写好诗?     首先确定一个题材,题材要新颖。然后择韵,择韵很关健,他通常会决定一首诗的优劣。起句要耳目一新,不落俗套,中间要善于铺叙,夹叙夹议,但要不露痕迹。对… Read More
  • 王力 《诗词格律》(下) 第二节 词韵,词的平仄和对仗   (一)词韵   关于词韵,并没有任何正式的规定。戈载的《词林正韵》,把平 上去三声分为十四部,入声分为五部,共十九部。据说是取古代著名 词人的词,参酌而定的。从前遵用的人颇多。其实这十九部不过是把 诗韵大致合并,和上章所述古体诗的宽韵差不多。现在把这十九部开列在后面,以供参考[28].   (甲)平上去声十四部   (1 )平声东冬,上声董肿,去声送宋。   (2 )平声江阳,上声讲养,去声绛… Read More
  • 中华新韵         中华诗词学会《21世纪初期中华诗词发展纲要》指出:“为促进声韵改革和推行新声韵,很有必要组织学者、专家尽快编出新韵书。新韵可先出简本,以应急需,然后在简本试行的基础上再出繁本。”据此,《中华诗词》编辑部组织力量,对去年公布的两种简表以及诗词界传用的几种简表,进行了分析、研究、比较和归纳,征求了一些诗词作者的意见,经过集体讨论,整理出了《中华新韵(十四韵)简表》(以下简称《简表》)… Read More
  • 赵照-声律启蒙 歌词版MV 赵照-声律启蒙 歌词版MV 栏目推荐:娱乐八卦/教育动态/教育心法 /名师高生 /身心健康/人生指南 /家有特长生 /学习工具/名人圣贤/ 网路行销 /话题精选 /蒙学堂记/在线资源/中文教材/中文课堂 /延伸学习/名人讲堂/悠遊字在/公告/ 诗词入门/诗话词话/诗词鉴赏/楹联精华 书法史论/书法教学/钢笔书法/作品展是/书法培训/写生速写/国画西画/美术史论/作品欣赏 材料搭配/手工DIY/泥塑入门/作品展示/设计基… Read More
  • 【视频】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翁,仿照《声律启蒙》写成,因此叫《笠翁对韵》。全书分为上下卷。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 Read More
  • 诗词格律简捷入门 诗词格律简捷入门 目   录 (一)概述 (二)平仄 (01)关于近体诗 (02)平仄的基本格式 (03)“对”和“粘”的规则 (04)五言绝句的其他格式 (05)五言律诗 (06)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 (07)格式以外的规则 第一、“一三五不论”   第二、“孤平拗救”   第三、“三四字互救”   第四、“对句相救” (08)简便的公式 (09)非格律的技巧性追求… Read More

袁腾飞讲历史

热门影视

最受欢迎

热门帖子2

Blogger 提供支持.

行业

Events

Facebook

娱乐八卦

Find Us On Facebook

Social Share

Recent comments

Random Posts

Fashion

More

热门帖子

Recent Posts

热点聚焦

热门帖子2